知識文章推薦
文章類別
文章類別
2025-01-09
有話好好說乃良好溝通-身心安頓(8)
[壹]「以人為本」的溝通
良好的人際溝通,可以減少許多衝突和壓力,帶來成功和成長。各界的人士發現「以人為本的溝通方式」在教育、諮商、管理和政治上都無往不利。
在身心安頓(2)「理情療法」裡,艾里斯(Ellis)曾教導我們「情緒困擾」是來自於人們不理性的想法,例如我們責備、苛求他人「絕對」、「應該」、「必須」如何如何!求而不得乃氣急敗壞。所以要退一步才會「海闊天空」。
而提倡「以人為本」作溝通方式(person-centered approach)的羅吉斯(Carl Rogers)卻認為不需太多的教導,只要你在溝通時,
- 以真誠的態度,用心聆聽;
- 無條件地接納、尊重對方;
- 同理了解對方,而不予判斷。
如此對待則對方自然會成長、改變和自癒。
常見的人際溝通模式,有「隱忍型」、「攻擊型」,和有話好好說的「自我肯定型」三種。而「自我肯定型」便是最符合「以人為本」的精神。
[貳]「隱忍型」的溝通模式
先說「隱忍型」的溝通,它是畏縮、溫吞,不敢表達自己的主張,伸張自己的權益。在傳統的中國社會,法治不彰的年代,許多國人都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,「以和為貴」。幸虧我們活在有法治、有輿論的現代。遇到不合理的待遇可以投訴,可以評論。
很多人在擠公車時會遇到色狼的性騷擾,不用隱忍,那不是妳的錯,而是他不對。大可大聲叫岀,讓司機或乘客將色狼扭送警局,以免「隱忍」不張,換來對方繼續欺負妳,更有壓力。
惟有在 身心安頓(6)的codependent (濫好人),為了討好他人,不敢得罪人,不敢說「不」,不敢表達真正的內心想法,甘願委屈自己,以致心力交瘁,給自己帶來壓力,很不健康。
[參]「攻擊型」的溝通模式
「攻擊型」的溝通則是「理直氣壯」,「得理不饒人」。在責備他人的時候,使用:「你」不對! 「 你」不應該!「你」怎麼這麼笨!。
如此只會激發對方的怒氣,增加衝突,無法達到目的。
以前我看到別人亂丟紙屑,會義憤填膺地說:「你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?在學校是怎麼教你的?」
但是這樣說只會引來反感。
80年代,台灣的「消費者權益」意識抬頭。有一回我在板橋牛排館用餐,發現玉米濃湯發餿了。我便「理直氣壯」找服務員理論,且要找經理,他才不甩你呢。於是我訴諸顧客:「小心啊!各位!這玉米濃湯變餿了!」然後我步向岀口大門。
誰知,背後傳來罵聲,而且有碗碟砸向大門旁牆壁上,還好沒有打到我的頭上。可見「攻擊型」的溝通,效果也不好,達不到目的,反而惹惱對方。
[肆]有話好好說的「自我肯定」溝通模式
我從美國留學回來後,執教於輔大,有一回和學生聚餐,散會時,發現停車的出口被亂停車的車子擋住。我的學生找到車主,語氣溫和地說:「先生,不好意思!我們要回家了,麻煩你幫個忙,把車子挪一下。」和顏悅色,沒有爭吵,真是孺子可教也!
我自己也學會了,看到有人丟垃圾,等到紅燈時,我會下車到前方的車窗旁說:「先生!台北市很乾淨的,您剛才丟垃圾弄髒了,我覺得好可惜!麻煩您以後車上準備個垃圾袋,好嗎?」只要態度誠懇,語氣溫和,多數的人都會道歉,有個年輕人甚至於打開車門,撿起垃圾。繼續開車後,他不斷回頭,想看清楚這個雞婆的怪咖何許人也。我則揮揮手,「就是我啦!」 當我超他的車時,我搖下車窗,秀出大拇指,說「做環保,一起來!」
這種有話好好說的「自我肯定」(assertive)溝通模式,不是「理直氣壯」而是「理直氣和」,不使用「你」字來指責對方,而只說「我」的感受,「我」覺得如何如何…。
這樣是不卑不亢,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,比較容易成功達成目的,也比較不容易引起衝突,而減少壓力。
[伍]結論
良好的人際溝通,在家庭的夫妻、婆媳、親子關係上,在職場、教學、政治談判上,都容易成功,避免衝突,減少壓力。
我在醫院工作時,護理主任要募款辦活動,找來人際溝通良好的護士出面募錢,總能圓滿成功,成果豐碩。
您是否也學到在溝通時「有話好好說」? 並且
- 以真誠的態度,用心聆聽;
- 無條件地接納、尊重對方;
- 同理、了解對方,而不予判斷。
~全文完
2025年1月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