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平衡的大腦對我們的影響
和諧的樂章,使聽者心情愉悅
和諧的關係,拉近彼此距離
和諧的大腦,才能正常運作,向幸福人生推進
喝一杯咖啡、吃一頓美食、放一天的假、去一趟旅行,這些或許都是可以療癒自己或感受幸福的方式,但當下的開心有時卻維持不到一小時,因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你做了什麼,而是和諧平衡的大腦自然給予我們「幸福」的感覺,讓我們「自在」,它為我們做人處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平衡的大腦既不該由交感神經系統主導,也不是副交感神經系統主導,而由各自腦葉保持和諧且協同工作。
我們可以將大腦的腦葉比喻成城市。在城市中,有充滿加工化學物質和原物料、煉油廠、卡車頻繁進出的工業區;提供食物的農業區;市內道路廣場;高密度人口的住宅區及豪宅區等等。這些區域都有各自的功能,它們之間透過高速公路相連,商品、服務和人不斷交流。
腦每個區塊的組成複雜度不同,且各自有其獨特性及特定負責的任務須完成,就像工業區需要燃煤滿足城市內電力需求、農業區提供農作物,並透過神經網路組成的高速公路相連。如果其中一區的功能受損,將影響其他區的運作。例如,工業區發生大火可能會汙染其他區域,導致生活上的不便甚至完全停頓。交通運輸的工人罷工,就會影響整個城市的居民生活。
大腦運作依賴於各腦葉之間的持續資訊交流,保持在平衡的狀況下才能創造更高效地運作,就像每個區域的和諧運作對城市居民至關重要一樣。
那麼大腦為什麼會失衡呢? 因為人生中經歷許多生活的挑戰,像是破碎的關係、同儕的壓力、工作上或學業上的挫敗、犯過的錯誤、至親的離世等等,都是造成失衡的原因,且因為大腦很聰明,除了讓我們從這些不好的經歷中抽離(也就是心理學所稱的解離現象),為痛苦設下停損點避免我們崩潰,也會封存這些經歷,讓我們誤以為傷痛已遠離。
然而一旦創傷結束,保護機制也隨之關閉,但這些痛苦的經歷即便已封存多年,仍有可能因為某人的一句話、新聞裡的一個畫面、甚至是一件物品等等讓我們又重啟苦痛。
大腦雖然會封存這些痛苦的經歷,但若這個人的大腦是平衡的,那麼這些經歷便會隨著時間恢復到體內平衡(homeostasis)狀態,也就是真正跨越苦痛、達到復原。
失衡狀態下的大腦傾向讓人處於凍結、僵化狀態,對生活沒有動力,生理上也可能會開始出現輕微的問題,像是較容易感冒、得流感等等,即便他們知道運動可以幫助他們,但就是沒辦法開始,久而久之成為惡性循環。漸漸地,他們不再正面看待問題,而是出現逃避的想法和行為。
當人們在面對持續性副交感神經呈現出過度優勢方時,通常會透過忙碌於各種計劃來加速自己的生活節奏。這是大腦試圖平衡自身,嘗試將交感神經取代副交感神經的過度優勢。然而,因為大腦不知道如何釋放副交感神經模式,因此副交感神經的影響仍然持續存在。所以,當解離現象再度出現時,人們便會失去對這些計劃的興趣,進而轉向另一個計劃。
有時候,持續性副交感神經的過度亢奮可能會導致腸胃問題。可能是胃酸逆流或便秘。甚至對某些年輕女性,可能會觸發荷爾蒙變化,出現夜間盜汗和潮熱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。但如果主導方轉向交感神經,則出現腹瀉。這兩種情況可能會交替發生。